无障碍模式设置
色彩模式:
字体大小:
图片显示模式:
动效设置:

切换色彩模式时将自动禁用动效

无障碍模式设置
色彩模式:
字体大小:
图片显示模式:
动效设置:

切换色彩模式时将自动禁用动效

下诺夫哥罗德州旅游门户网站
下诺夫哥罗德——日落之都 日落时间: 20:01

下诺夫哥罗德的高尔基故居在哪里?

在下诺夫哥罗德,您可以轻松觅得上百个与马克西姆·高尔基息息相关的地点:他曾在此度过童年和青年时光,笔耕不辍,与家人共度时光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。 下面,让我们谈一谈最著名的“高尔基”宅。理所当然,这一专栏绝非仅限于此!

高尔基与家人曾在基施鲍姆男爵带有阁楼的宅邸内租赁房屋。1902-1904年间,他曾在二楼生活。 当时,这里是城市知识分子的聚居地,夏里亚宾和布宁均曾到访此处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,这里成为纪念博物馆。 十个房间内重现了作家的日常生活。您有机会一睹其个人物品,例如,写字台、画作或高尔基赠送给妻子叶卡捷琳娜·佩什科娃的茶具。

高尔基自传体长篇小说《童年》中的情景发生于外祖父瓦西里·卡希林的家中。未来的作家三岁丧父,跟随母亲投奔外祖父。 故居场景重现高尔基本人的回忆。展品包括十九世纪真实物品,庭院中矗立着安德烈·基金创作、令人悱恻的青年阿廖沙·佩什科夫雕塑。

女商人布尔米斯特罗娃的宅邸富丽雅致,装点着雕塑、铸铁门廊、窗雕,是茹科夫斯卡亚街(今米宁街)的点睛之笔。 在不同时期,这里曾设有学校、军医院,最后是高尔基文学博物馆。不过,遗憾的是,博物馆目前正在修复中。

被切去一角的商人普里斯佩什尼科夫宅坐落于城市主要步行街上,其盛名不仅源于醒目的外观:1895-1917年间,这里曾是下诺夫哥罗德小报编辑部驻地,马克西姆·高尔基、弗拉基米尔·柯罗连科、列昂尼德·安德列耶夫和其他文学家曾在此工作。 高尔基参与编辑的首批材料与1896年全俄展览和集市有关,其中不少资料保存至今。

请不要与卡希林小屋相混淆:科瓦利辛斯卡亚街上的宅院包括主宅、两间厢房、花园和一间作坊。阿廖沙·佩什科夫在这里出生。 高尔基早年父母双亡,外祖父的染坊家业很快走向衰落。因此,高尔基在此生活的时间并不久。

无论高尔基身在何处,身边文化生活皆会如火如荼。尽管作家仅在此生活了短短一年(1900-1901年),列姆科宅亦热闹非凡。 他在这里创作了《海燕之歌》,为穷苦儿童组织新年晚会。费奥多尔·夏里亚宾曾在露台上举办音乐会。歌剧演员定期进行演出,这一传统至今仍是保护街区的重要节目。

这座建筑凭借一排六根栏柱的主要特征被俗称为“栏柱”。1839年,“栏柱”根据著名建筑师格奥尔格·基泽维特尔设计建成。 二十世纪末,商人兼船东德米特里·西罗特金买下楼房,并应马克西姆·高尔基提议,于1901年面向穷苦人开办茶社。贫民不仅可以在此歇脚取暖,还能够聆听讲座、观看小型表演。

“阿列克塞,你又不是奖章,老把你挂在脖子上我可受不了!去吧,到人间去吧……于是,我就走入了人间”。 卡希林对外孙说的这句话结束了小阿廖沙·佩什科夫的童年。 白天,他在亲戚列翁季·波尔胡诺夫家的鞋店做学徒,其余时间在田野街的东家做家务。

俄国革命前,人民之家是社会文化教育中心。百姓在此接受教育并休息。 马克西姆·高尔基积极参加建设资金筹集活动。在他的帮助下,费奥多尔·夏里亚宾曾在人民之家开业仪式上献艺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人民之家被改建为普希金歌剧芭蕾舞剧院,至今仍不断吸引人们重温经典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