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模式设置
色彩模式:
字体大小:
图片显示模式:
动效设置:

切换色彩模式时将自动禁用动效

无障碍模式设置
色彩模式:
字体大小:
图片显示模式:
动效设置:

切换色彩模式时将自动禁用动效

下诺夫哥罗德州旅游门户网站
下诺夫哥罗德——日落之都 日落时间: 19:59

街头艺术路线:第一部分

与“地方”街艺节创始人尼基塔·诺梅尔兹联合呈现

下诺夫哥罗德被誉为俄罗斯的街头艺术之都绝非偶然:在这座城市里,涂鸦与壁画常常与历史建筑并肩而立,早已成为本地文化的一部分。我们邀请您一起踏上一段特别路线——走近那些不同年代的代表性作品,也别错过城市角落中本地与外地艺术家的“游击式创作”,在漫步之间感受下诺夫哥罗德不拘一格的城市气质。

《无题》(2017)
地址: 奥沙尔斯卡娅街8号
作者:安德烈·奥列涅夫(下诺夫哥罗德)

这幅作品是“地方”街头艺术节最早期的项目之一,创作者是来自下诺夫哥罗德的艺术家安德烈·奥列涅夫——“Muddlehood”艺术团体成员、“寂静”工作室常驻艺术家。奥列涅夫的创作常以木结构建筑为载体,擅长使用叠彩技法,或直接在建筑外立面作画,或将精心制作的作品嵌入窗框、墙洞等结构空间。他的作品风格细腻,充满超现实气息与象征主义叙事。这幅《无题》中,描绘的是城市中最后一个“木质孤岛”逐渐被吞噬的情景:从地面破裂生长出的石块,如同如今拔地而起的新建住宅与商业综合体,象征着那些被拆除的老式木屋所遗留下的空白与压迫感。


《自行车》
(2018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9号
作者:亚历山大·Dyoma21(梁赞)

这幅壁画出自梁赞艺术家亚历山大·Dyoma21之手,灵感源于他对童年记忆的怀念:那辆属于哥哥或父亲的大自行车,骑着它绕着院子飞驰、幻想有朝一日能进入足球队。画中小男孩是一个集合式形象,他身上集合了无数普通孩子的特征——那种只属于小镇或郊区生活的质朴与梦想。


《街头艺术庭院》
(不同时期作品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13号(院内)
作者:丽达·Birdly、Markinal、伊利亚·巴拉宾、伊万·Kseor、尼基塔·契诃夫(来自下诺夫哥罗德)、米哈伊尔·Vert、菲利普·Fi2k、斯塔斯·巴格斯(来自圣彼得堡)等等

两栋楼之间的小巷如今已成为街头艺术家的“圣地”。多年来,像克修莎·拉斯托奇卡、叶莲娜·狐狸、伊利亚·巴拉宾、斯塔斯·巴格斯等创作者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作品与讯息。这里的涂鸦作品大多具有即兴性与短暂性:可能今天还在,明天就被刷掉或贴上新的贴纸。因此,不妨时常抬头看看,城市正透过这些图像,对您说些什么。


《Giga》
(2021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22号
作者:乌佩尔·凯茨(塞尔维亚)

您现在所看到的,是2021年“地方”街头艺术节期间创作的作品,作者是来自塞尔维亚的艺术家乌佩尔·凯茨。自2007年起,他便活跃于大型壁画与纪念性艺术创作领域。其作品常将人物肖像与传统涂鸦风格相融合,形成鲜明的视觉语言。近年来,他更专注于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片段——无论是劳动场景,还是休息、闲暇时刻,都成为他画布上的灵感来源。


《天幕裂缝》
(2021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19号
作者:Pokras Lampas(圣彼得堡)

这件作品由圣彼得堡艺术家Pokras Lampas创作,其灵感来源于著名电影《楚门的世界》。故事中,主人公发现自己其实生活在一座巨大的布景之中。某一天,他意外看见天幕上出现了一道裂缝,并从中掉落下一盏舞台灯。随后,剧情逐步发展为一段通往天空的“马格利特式楼梯”,虚构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。艺术家在作品中重现了“天幕”的意象,并将电影中的经典对白以文字形式铺展开来,覆盖在老砖墙上:“我们接受的现实,是被呈现给我们的那一套。”


《系统更新》(2019)
地址:十月街9B号(庭院内)
作者:德米特里·阿斯克(莫斯科)

这幅大型壁画位于“9B画廊”庭院内外立面上,是由莫斯科艺术家德米特里·阿斯克创作的作品《系统更新》。作品主题聚焦于亲子代际关系,而“更新”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一种暗示:不同代际之间如果想要彼此理解、保持共鸣,或许也需要像设备一样进行“系统升级”,才能用同一种语言交流、真正彼此感兴趣。建议顺便参观画廊本身(位于二楼),那里经常举办展览,尤其关注街头艺术浪潮中的年轻创作者。


《强力胶》(2022)
地址:格鲁吉亚街11号
作者:尼基塔·Nomerz(下诺夫哥罗德)

2020 年夏天,尼基塔·Nomerz在这栋建筑的外墙创作了一幅描绘水晶花瓶的壁画,寓意古老建筑的脆弱与优雅,也象征着街头艺术本身的短暂性和易碎性。这件作品起初名为《水晶》,其命运也如同它自身的隐喻:作品数次遭到破坏、涂改与重绘,每一次“伤痕”都促使艺术家回到原址,对花瓶图像做出新的回应。后来,画面上出现了裂痕与破损,直到2021年,整幅画被彻底涂成一个灰色长方形,很快又被布满标签涂鸦。《水晶》经历了以上种种。作为回应,尼基塔创作了描绘碎裂花瓶的新版本。可惜到了2022年春天,这幅画也被完全覆盖。《强力胶》提醒观众,我们所处的世界如同脆薄的玻璃,而维系它的责任,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。


《幻灭》(2021)
地址:大波克罗夫斯卡娅街37A号
作者:尼基塔Nomerz(下诺夫哥罗德)

您现在所看到的是尼基塔Nomerz创作的一件“微动画式”街头艺术作品。整幅画由两个叠加图层构成:第一层是一副完好的粉色眼镜,镜片上写着“魅力”二字;而第二层在原有画面基础上加入了裂纹,文字也悄然变化为“幻灭”。这是一幅关于“戴着玫瑰色眼镜看待生活”的隐喻作品。艺术家试图提醒我们:当幻想破碎、现实浮现的那一刻,迷恋常常转为失望。


《铃声是为所有人响的》和《砖家·舒斯特》(2021)
地址:霍洛德内胡同17号
作者:伊利亚·莫兹吉(叶卡捷琳堡)、伊利亚·Atom(下诺夫哥罗德)

在这处校园围墙上方,绘有一幅由乌拉尔艺术家伊利亚·莫兹吉创作的作品,作为他“文本系列”中的一部分。这一系列的灵感源于苏俄老师们的经典语录,语言质朴,带有集体记忆色彩,也因此成为一种“民间金句艺术”的表达方式。作品《铃声是为所有人响的》就位于下诺夫哥罗德一所学校窗下,既是对学生的提醒,也唤起不少成年人的青春共鸣。而这面墙的下半部分,早在2015年起便出现过一条神秘而醒目的大字涂鸦:“舒斯特——专家”。这段标语在多年后(2021)被人涂抹覆盖,随后上方才出现了伊利亚·莫兹吉的新作。为了“恢复正义”,下诺夫哥罗德本地艺术家伊利亚·Atom重新回应了这段被抹去的历史。他讽刺性地“复写”了旧作,并对莫兹吉的新作进行了幽默调侃。在墙下部分,他写下这样一句话:“衡量良好教育的标准,是用最简单的话讲最复杂的事。”署名为:“砖家·舒斯特”(为作者故意拼错,“砖家”为“专家”的讽刺式写法)。


《无题》(2022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39号
作者:季马·Dmal(下诺夫哥罗德)

这件作品象征着两种现实的交织:一是艺术家少年时期所生活的世界,一是他如今所处的现实环境。成年后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限制与责任,而那种通过视觉图像表达自我与思考的内在冲动,最终还是战胜了日常的消磨。Dmal 在作品中试图寻找一种介于创作冲动与“成年人生存模板”之间的平衡——这种模板包括日常工作、房贷压力、睡眠不足,以及其他那些熟悉的“成年生活标配”。


《无题》(2023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39号
作者:叶罗尔·新手(下诺夫哥罗德)

在旁边那栋木屋的外墙上,您可以看到飞蛾的图像,这是下诺夫哥罗德街头艺术团体“新手”的成员叶罗尔创作的作品。这个团队最初的名字是英文的TOY,在涂鸦圈的俚语中,它有“新手”“菜鸟”之意,常被用作贬义词。正是为了讽刺与颠覆这种文化内部的标签机制,艺术家们反其道而行之,主动采用这个称号,并发展出一种故意“幼稚”的绘画风格。“新手”团队的创作特征是直白、朴素甚至带有孩童感的视觉语言,让作品对观众来说既亲切又易于理解,在复杂的城市图层中保留一份清晰与反讽。


《我在冬日中寻找夏天》(2022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39号
作者:叶莲娜·狐狸(下诺夫哥罗德)

叶莲娜·狐狸的街头艺术创作形式多样、技法丰富。有时,她会选择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呈现作品,例如您眼前这幅《我在冬日中寻找夏天》,就是一块独立制作并安装的木制画板。艺术家常常在老旧木屋与被遗弃建筑的背景下创作,并频繁运用植物图案,借此唤起对野花与草本植物的象征意涵。她的作品用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自然元素,回应城市中日渐消逝的建筑遗产与历史记忆,在衰败的背后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渴望与再生的希望。


《无题》(2022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35A号
作者:尼基塔·这是哪里(下诺夫哥罗德)

这件作品位于一面残破的砖墙上,毗邻一栋十月革命前建的老宅。这堵墙原是防火墙,其作用是为了在20世纪初那片以一两层木结构建筑为主的街区中防止火势蔓延。正如艺术家尼基塔自己所说,创作灵感来自他第一次与这面墙的“相遇”:“我热衷于与空间对话——毕竟我是建筑师出身。面对这堵墙时,我非常想强调它的转角结构,并加以构图演绎,用几何元素呼应这处残留的遗迹,于是就诞生了这些向上生长、指向能量球体的动态图形。”


《最后的避难所》(2022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35A号
作者:尼基塔·梅拉、戈沙·New(下诺夫哥罗德)

这件作品由两位艺术家联合创作,呈现出一种结合传统涂鸦字体与几何抽象元素的文字构图,分布于这栋废弃建筑的两面墙体上。整件作品有意与城市环境保持疏离,情绪上倾向于强烈的表达性——这是典型涂鸦美学的标志特征之一。

而房屋内部的空间,则透过窗户投射出一种刺眼、不自然的“毒性光芒”,让人联想到一种潜在的敌意环境。与此同时,画面中那些向外爆发的黑色动线,如同支架般撑起一处名为“生活胶囊”的结构——是孤立于外界的最后避难所。


《星星》(2022)
地址:阿列克谢耶夫斯卡娅街47号
作者:戈沙·New(下诺夫哥罗德)

城市木屋上的“星星”是一组拼装艺术系列作品,创作材料取自街头收集的现成物——例如被拆除的木结构建筑碎片、波纹铁皮、广告构件残片等。这些“星星”通常出现在下诺夫哥罗德市中心的废弃建筑上,而这一区域对艺术家而言有着特殊的个人意义。

如果您已经走遍了这份推荐中的所有地点,不妨继续探索本系列的第二部分内容。


若想自行游览,可使用线上街头艺术地图,也可以试试与“地方”艺术节团队打造的线上导览机器人SpotBot一起散步!

在线地图

Telegram导览机器人: @StreetartSpotBot